
不能因为结直肠癌症状不典型而排除结直肠癌,耽误病情!
2020-06-11
原创 医脉通
导语:
据路透社健康频道报道,英国的一项新报告显示,在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而非结直肠典型症状)的出现拖延了被正式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时间。我国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也多为中晚期。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Chanpreet S.Arhi博士表示:“以前我们倾向于认为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只是在胃肠道症状足够严重或呈急性发作前‘忽视’他们的胃肠道症状,”相反,通过这项试验,我们发现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实际上看到了他们的胃肠道症状,只是这些症状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不表现出结直肠癌的典型特征。”
据估计,英国只有6%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在50岁前得以确诊,但根据预测,到2030年,多于10%的结肠癌和25%的直肠癌会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生。
Arhi博士的研究团队比较了50岁以下患者与50岁以上患者从症状出现到得到确诊的时间间隔以及因突发急诊事件而诊断结直肠癌的几率,并将其发表在8月6日的《结直肠疾病》在线报道中。
据该报道,29.1%的50岁以下患者是在突发急诊的情况下被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这个比例比其它任何年龄组都要多(在50-59岁组中,19.9%的患者在突发急诊的情况下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在60-69岁组中,20.8%的患者在突发急诊的情况下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在70-79岁组中,22.7%的患者在突发急诊的情况下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即在结直肠癌突发恶化之前,29.1%的50岁以下患者未对平时中的不典型胃肠道症状给予足够重视。
在所有年龄组中,50岁以下组的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时,疾病还出于早期的情况较少见。
在被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中,50岁以下的年龄组较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不常见的是如直肠出血、贫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腹部肿块等地结直肠癌的典型症状,它们大约只占28.5%。且在所有组群中,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非特异性症状比例是较高的,大约占32%。
50岁以下年龄组从首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其他年龄组(中位数59天vs中位数49天)。
Arhi博士说,医生应该意识到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不一定会出现典型的结直肠癌症状,反过来说,一个有着不典型胃肠道症状但反复就医的年轻人有可能患有结直肠癌。
首先,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在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且仍保持上升趋势。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虽有提高,从2003至2005年间的47.2%[3]提高到2014年的57.0%左右,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其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以中晚期多见,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而结直肠癌的典型症状只有在结直肠癌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如下:
1.排粪习惯改变;
2.粪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对结直肠癌留个心眼,尤其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定期做好结直肠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